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tangxin糖心vlog
400-123-4567
138000000000
公司动态
.

tangxin糖心vlog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tangxin糖心vlog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tangxin糖心vlog
手机:138000000000

咨询热线400-123-4567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

发布时间:2024-09-28 10:07:51人气: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图1)

自18C规则实施以来,港股市场终于将迎来第二家特专科技公司。

日前,被称作“AI制药独角兽”的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晶泰科技”遵循18C未商业化规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并由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去年3月31日,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为特专科技公司提供新的上市途径,主要面向已商业化和未商业化公司。其中,对未商业化企业申请上市的条件虽没有营收上的要求,但申请上市时的市值至少达100亿港元,且对研发以及日常营运资金都作了规定。

钛媒体APP了解到,自成立以来,晶泰科技曾先后进行8轮融资,累计获得约7.32亿美元资金,在最新一轮融资后,公司的估值也提升至19.68亿美元,合约127.41亿元、152.8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晶泰科技曾于2021年赴美上市未果,后转战港交所。虽然公司曾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注资,但仍面临着持续亏损、盈利模式未走通、行业竞争激烈等的压力。

晶泰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型企业,主要业务包括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糖心vlog在线观看。其中,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横跨药物发现及研究全过程中不同模块的解决方案,而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收入分别为3563.6万元、6279.9万元、1.33亿元、7996.7万元;亏损净额分别为7.34亿元、21.37亿元、14.39亿元、6.2亿元,累计亏损约49.3亿元。

同期,晶泰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353.7万元、2.13亿元、3.59亿元、2.34亿元;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为4748.6万元、1.37亿元、2.04亿元、1.01亿元,两项费用支出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0%。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图2)

以研发费用为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晶泰科技对科研人才的大量需求。截至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研发团队规模已突破700人,其中约90人拥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另有21人获认定为中国人才计划下的各类人才。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研发开支中的的雇员福利支出分别达到5412.3万元、1.13亿元、2.1亿元、1.41亿元,占各项开支的比例达到64.8%、52.9%、58.5%、60.1%。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图4)

研发支出中的雇员福利支出,图源:企业招股书

以2022年为例,当年用于研发人员的支出为2.1亿元,占研发开支的比例达到58.5%。若按照700名研发人员数量口径统计,晶泰科技每名研发人员成本约为30万元。

对比同为AI制药企业的英矽智能,该公司的研发人员成本占比则低了不少。2022年,英矽智能用于研发人员的劳工成本约为1.14亿元,占研发开支的比例为20.4%,按照其披露的255名研发人员数量计算,则每名研发人员成本为44.71万元。

晶泰科技在招股书中透露,预计2023年公司将继续亏损,主要是由于增加研发活动、实施商业化计划及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等相关的预期成本及开支。如果研发开支继续大幅增加,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公司盈利及经营现金流量造成不利影响。

不难发现,晶泰科技常年亏损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费用开支较高。但事实上,目前对于AI制药企业而言,如何实现盈利几乎是全行业的问题。原因在于,AI制药企业的业务是专注于临床前阶段,而非覆盖药品研发的全过程。

招股书显示,晶泰科技的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涵盖靶标验证、苗头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生成、先导化合物优化至临床前候选药物推荐。但一款药物是否真正有效,需要经过后续的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的研究进行验证,这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无一款以AI为主要驱动力研发的药物进入临床Ⅲ期试验阶段,更没有AI研发的药物获批上市。

钛媒体APP获悉,2020年1月30日,AI药物研发公司Exscientia宣布与日本住友制药合作开发的DSP-118化合物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标志着全球首款由人工智能设计的药物将接受临床检验。但到了2022年7月,该项试验便被日本住友制药叫停,理由是临床Ⅰ期的研究并未达到预期标准。此后再没有DSP-118的消息。

另据AI制药智库平台“智药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102条获批临床的AI药物管线中,有56条推进到Ⅰ期,占总数的一半多;其次为推进到Ⅱ期,41条,整体行业在进入临床后的推进速度还是较为可观。若以IND获批为节点,临床后期的试验风险及研发成本都比临床前更高;且AI的应用空间和技术成熟度也较小,因此AI制药企业的研发优势会有所削弱。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图5)

图源水印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钛媒体APP介绍到,目前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如数据质量、算法优化等。同时,药物研发涉及严格的法规和监管要求,包括临床试验、上市许可等,这对AI制药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

“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同时,由于临床试验的不确定性和失败率较高,新药研发的风险也很大。此外,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目标,导致寻找到具有治疗潜力的新靶点或疾病机制并不容易。在监管层面,药物研发需要符合严格的法规和监管要求,包括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报告等。这些规定可能会增加研发的难度和时间成本。”郭涛分析认为。

不过郭涛仍看好AI制药赛道,认为该赛道具有巨大的潜力。他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积累,AI有望在药物研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此外,政府对创新药物的支持和投资也将推动AI制药的发展。

经营情况不理想的晶泰科技曾深受投资机构的青睐。

2015年至2021年,晶泰科技共经过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7.32亿美元(折合约52.24亿元),包括腾讯控股、红杉资本、中国人寿、谷歌以及Mirae Asset、Alphabet等知名投资机构都有对其进行过投资。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晶泰科技在全球人工智能赋能的药物研发公司中融资总额排名第一。与此同时,晶泰科技的估值也从2015年Pre-A轮融资前的830万元,飙升至2021年D轮融资后的19.68亿美元(折合约140.34亿元),涨幅达1690.84%,并由此成为独角兽企业。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图7)

虽然融资金额和公司估值与日俱增,但融资对应产生的金融负债也随之飙升。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负债总额分别为35.98亿元、79.86亿元、96.26亿元、104.28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71.82%、182.22%、223.03%、244.44%。对此公司解释为,由于公司仍处于服务及解决方案以及技术平台早期开发阶段,且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被呈报为金融负债,并按其公允价值99亿元计量。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8月曾传出晶泰科技秘密赴美上市的消息,但因为涉及医疗信息数据,公司不得不暂停美股IPO转而投向港交所。不过直至18C规则发布后,晶泰科技赴港IPO一事才浮出水面。

虽然18C规则对申请上市的企业要求放宽了很多,其晶泰科技在市值规模上已经符合要求,但公司已连续两年未再进行过融资,在商业化未果、经营持续亏损之下,公司若不通过有效的途径获得资金流入,其账面资金情况只会更加不理想。

截至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约10.42亿元,同期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的开支如研发投入、行政开支等合计支出约3.35亿元,以此计算,若晶泰科技未来的平均现金消耗率接近2023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其账面存留的现金仅够支撑3年左右。

晶泰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技术改进及研发工作属资本密集型行业,公司已启动大量资金,预计将继续投入大量财物资源,以增强综合技术平台。若无法在需要时或按有吸引力的条款筹集资金,公司可能会被迫延迟、减少或完全停止其研发项目或提供服务。

郭涛向钛媒体APP指出,晶泰科技在过去几年共经历了8轮融资,融资额共计7.32亿美元,然而最近两年公司却没有新的资本入局。可能表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不够理想,或者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仅凭融资情况无法准确判断公司是否被资本淘汰,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公司的业务模式、市场竞争力等。”

钛媒体APP注意到,在AI制药企业艰难前行的同时,传统大型药企以及互联网巨头公司也在加紧进入AI制药行业,以求分一杯羹。

传统大型药企中,除了赛诺菲、默沙东、阿斯利康、辉瑞等跨国药企外,国内如药明康德、泓博医药、皓元医药等医药企业也纷纷将自有业务与AI融合。同时,百度集团、腾讯控股、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也依靠自身庞大的数据库及AI算法优势,打造了AI制药研发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晶泰科技自2017年与辉瑞达成合作为其提供多晶筛选与选择服务,截至目前,晶泰科技已为全球100多家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及研究机构提供服务,客户涵盖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但除确认药物晶体结构,帮助辉瑞加速Paxlovid的开发外,晶泰科技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自身平台发现的药物进入临床III期测试或是已上市的情况,这导致公司AI药物发现的技术价值、商业价值仍待验证。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客户留存率分别约为53.8%、67.5%、51.4%、51.4%,意味着公司的客户流失率近五成。2021年时公司的客户留存率还超六成,到2022年便急速下滑超16个百分点。是什么原因导致2022年客户留存率下滑?而近五成的客户流失率又是否符合行业惯例?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陈伟纳)

成立9年仍未商业化,“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难掩行业之殇


tangxin

推荐资讯